人生第一次遊行,竟然是為一個完全無關的社區──天水圍。其實一直對天水圍並不了解,雖然承功課之造訪過濕地公園,但只對這兒藍天白雲、美侖美奐的高樓大廈吸引,不解天水圍居民為何如此多怨言。克勤<天水圍城>一曲,「誰策劃這寸地片土,人擠迫中便容易退步」,天水圍如何如何,我們這些身在別地,衣食無缺的人,確然無法理解。
雖然傳媒喻為「悲情城市」的言過其實,過份渲染,但從多天的資料搜集,以及親身參與遊行所得,他們肯走出陰霾,對自己的不放棄,的確讓人動容。我不否認曾對他們一班新移民,用香港食香港,絲毫不付出,卻還在那裡無病呻吟,感到氣憤。對於這班人,我一向比較苛刻,覺得我們給他們的已夠多,有漂亮的房子,美好的生活環境,我們香港人需要付出多少才得到相同的待遇?
只是,我們忽略了的是,縱使有房屋居住,他們的心靈其實受盡折磨。我不說幾宗接二連三的悲劇事件,單是連最最基本的醫療設備也沒有,根本無可能構成生活。這兒的消費指數特別高,但居民的生活水平卻好比深水埗。諷刺的是鄰近的嘉湖居等富裕地區,相比天水圍八個公屋屋邨(一個如此小的社區,居然有八個屋邨),貧富相差是何等懸殊,更遑論一個耗資龐大的濕地公園。怎能不怒吼:為何選擇將資源放在興建些「形而上」的地方,而不將錢花在改善民生之上?
今日走出來的人數雖然不多,只有不足預期的四分一。當然可以解讀作是天水圍居民不欲走出陰暗,或是他們不曾覺得悲慘。我但願這是答案,起碼他們仍能找到希望,天上頂著的依舊是一片藍天。
對於一班毫無私心的發起人自是由衷敬佩,沒有了這一步,天水圍居民永遠沒法走出來。
呻吟完,第一次參加遊行當然有不少難忘事。先是一群小孩子爭咪搶叫口號就夠惹笑。「衝出(開)圍城,踏出新天」正常口號外,更自創「起醫院,救多D人」、「加人工,減車費」(一時不慎卻說成「減人工,加車費」)乃至「周一嶽,可恥」等等,令人發噱。相信他們是今次遊行最快樂的一群吧。
不得不提那一首自創歌:
我們是天水圍的街坊,我們天天都在等。等極都無車,等極都無車。我們天天都在等。
是自娛也好,其實天水圍的居民都能自得其樂,或許強加於他們身上的「悲情人民」並不公平,說他們得一想二也罷,我們是局外人,無法明白也無法判斷。
留言列表